對于某些殘疾者來說,掌握口語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殘疾程度過重,無法學會用言語與他人交流。因此,必須為這些人設計替代性或輔助性交流系統(tǒng)。這些必須使用非言語交流系統(tǒng)的殘疾者的智力從超常到重度弱智不等,但都因器官受損而不能用言語進行有效的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完全不能發(fā)出語音;另一些人則由于環(huán)境噪聲、說某些單詞或某些音素有困難或者不熟悉某些需要接觸的人,而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因而需要輔助系統(tǒng)幫助說話。
在一些情況下,聽力受損者使用的手語交流系統(tǒng)是很有用的。但是一些身體有嚴重缺陷的人不能用動作或手勢進行交流,他們必須使用另外的交流工具(通常是一些特殊裝置)。幫助這些人進行交流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向他們提供表明詞素的有效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多種多樣,一些是相對比較簡單或“低技術”的解決方式,另一些則需要復雜的“高技術”。
范德海登(Vanderheiden)1984年指出:有多種不同的途徑可以向語言失調者提供表達思想要點的方法。而所有這些精心安排的途徑都是以結合使用直接選擇法和觀測法這兩種基本方法為基礎的。直接選擇法就是患者通過某種方式直接指出他選擇的東西;觀測法則把人或物指點給患者(一次一個),當指出的物件是患者所需要的時,他就做個手勢。
為替代性交流系統(tǒng)設計的直接選擇法和觀測法的種類極多,采用哪一種應視患者的個人能力而定。所使用的系統(tǒng)涉及用一系列辦法表達要說的話:用手或頭部指示棍指點,用眼睛的動作,也可以用腳、舌、頭部運動或呼吸操作微型開關。有時,患者可以使用打字機或計算機終端,但前提是打字機或終端必須配有機健保護系統(tǒng)以防機健被意外敲擊,或者替代性交流方式是專為有選擇地敲擊鍵盤而設計的。經(jīng)常使用的是一種交流板,上面有許多可以和直接選擇法或觀測法一同使用的圖畫、文字或其他符號。交流板的內容和安排可以各有不同,這要根據(jù)殘疾者的能力而定。
在設計和評價替代性交流系統(tǒng)時,要考慮速度、可靠性、可攜帶性、成本和整體有效性等各種因素。交流板現(xiàn)在使用得很普遍,但未必十分實用。從長遠的觀點看,采用最尖端技術的替代性交流系統(tǒng)也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不斷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技術正在提供各種方法,用以解決重殘者的無聲交流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同時,人們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在選擇表達方式和表達意思的代號時,必須考慮患者的個人能力。